您好,歡迎來到南京廣播電視臺!
根據中國新聞獎獎項評選的有關要求,我單位組織有關專家評選,決定第六批自薦(他薦)1件(附件)作品參加第三十二屆中國新聞獎評選,現予以公示,公示時間 (6月6至6月10日) 為5個工作日。如有異議,請與集團宣傳管理部聯系,聯系電話:025-84631320。
序號 |
作品標題 |
參評項目 |
時長 |
主創人員 |
1 |
那一年 我們正年輕 |
重大主題報道 |
21分53秒 |
集體(吳江 周東徽 崔白莉 黃海琚 劉云峰 熊暉 奚婧嫻 彭亞東 秦嶺 孫林玉 萬晉 申鵬 杭宏)編輯:集體(趙永艷、方國中、周長城、申賦漁、劉輝、張洪、金慜) |
集團宣傳管理部
2022年6月6日
中國新聞獎自薦、他薦作品推薦表
作品標題 |
《那一年,我們正年輕》 |
參評項目 |
重大主題報道 |
||||||||
體裁 |
新聞紀錄片 |
||||||||||
語種 |
中 文 |
||||||||||
作 者 (主創人員) |
集體(吳江 周東徽 崔白莉 黃海琚 劉云峰 熊暉 奚婧嫻 彭亞東 秦嶺 孫林玉 萬晉 申鵬 杭宏) |
編輯 |
集體(趙永艷、方國中、周長城、申賦漁、劉輝、張洪、金慜) |
||||||||
原創單位 |
南京廣播電視臺 南京市雨花臺 烈士陵園管理局 |
刊播單位 |
中央電視臺 |
||||||||
刊播版面(名稱和版次) |
中央電視臺 國防軍事頻道 《軍事記錄》欄目 |
刊播日期 |
2021年9月13日——9月17日每晚 17時29分 |
||||||||
新媒體作品填報網址 |
|
||||||||||
自薦作品所獲獎項名稱 |
2021年度江蘇省好新聞(電視作品)一等獎 |
||||||||||
推薦人姓名 |
高順青 |
單位及職稱 |
南京廣電集團高級記者 |
電話 |
025-84562008 |
||||||
推薦人姓名 |
任松筠 |
單位及職稱 |
南京廣電集團高級記者 |
電話 |
025-84631266 |
||||||
聯系人姓名 |
吳江 |
手機 |
13655177188 |
電話 |
84562102 |
||||||
︵ 采作 編品 過簡 程介 ︶ |
2014年12月,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時指出,在雨花臺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。他們的事跡展示了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信念、高尚道德情操、為民犧牲的大無畏精神。要注意用好用活豐富的黨史資源,使之成為激勵人民不斷開拓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。 本片以全新的視角和敘事方式,講述雨花英烈精神對當代青年的影響。每一集都以當下的新聞熱點或時代青年楷模的故事切入,這其中,既有援鄂戰“疫”的醫療工作者,有英勇無畏的消防衛士,有勇于探索的天文科學家團隊,有世界冠軍中國女排隊的姑娘,有奉獻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年輕女村支書,也有兩次從南北坡登頂珠峰的年輕女性,還有充滿活力前往西部支教的大學生志愿者。他們的故事與惲代英、袁咨桐、石璞、郭綱琳、賀瑞麟、冷少農這些英烈的事跡相互勾連,在回望中觀照現實。一百多年來,中國青年直面不同的時代之問,青春向黨,就是他們堅定的回答。 本片采取了多種創新敘事和表達手法,以采訪、獨白、對話、紀實等方式,讓當下的青年與烈士之間產生呼應,以跨越時空的對話,賡續紅色血脈。 |
||||||||||
社 會 效 果 |
本片除了在南京電視臺各頻道播出外,還在新華社客戶端、中央電視臺國防軍事頻道、央視網、中國教育電視臺、上海紀實頻道、北京科教頻道、湖南金鷹紀實頻道、星空衛視、海南衛視、寧夏衛視、騰訊視頻等播出,覆蓋人群過億,社會反響強烈,是黨史學習教育中的生動教材,入選國家廣電總局“慶祝建黨100周年重點紀錄片目錄”,江蘇省“十四五”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的重大工程項目。先后獲得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城市電視臺工作委員會“百年征程 波瀾壯闊”及“千年運河 浩蕩新生”主題原創視頻作品紀錄片類最佳作品、中央組織部第十六屆全國黨員教育電視片紀錄片類一等獎。
|
||||||||||
推 薦 理 由 |
“無論過去、現在還是未來,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!”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擲地有聲,讓無數青年倍感振奮。這部新聞紀錄片《那一年,我們正年輕》很好地體現了總書記的講話精神。該片具有較強的新聞性、思想性、藝術性,同時兼具文獻價值,成為黨史學習教育中獨特的教材。
推薦人(兩名)簽名: 自薦、他薦人簽名: (單位自薦、他薦的,由單位 負責人簽名并加蓋單位公章) 2022年 月 日 2022年 月 日 |
||||||||||
審核 單位 意見 |
自薦、他薦人所在的省級記協、中央新聞單位或中國行業報協會等負責對作品政治方向、輿論導向、業務水平及報送材料審核把關并蓋章確認。 (加蓋公章) 2022年 月 日
|
||||||||||
此表可從中國記協網www.zgjx.cn下載。 |
|||||||||||
【畫面】現代化都市一組
這是一個富庶的年代,這是一個美好的世界,它是那么接近百年來,中國人夢想中的樣子。
城市燈光璀璨,大街車水馬龍。在人群之中,我們總是聽到歌聲。
【純音樂版《國際歌》】
那是一群年輕人在唱歌。歌聲清亮、悅耳,充滿著陽光與激情。
【火焰特寫,疊化出照片包裝】
一群人在黑暗中唱歌,在苦難中唱歌,在血與火中唱歌。
他們目光清澈,腳步敏捷。他們的臉上才剛剛褪去稚氣,是那樣的明朗快樂,那樣的朝氣蓬勃,充滿著希望。
他們歌唱著。
他們歌唱一顆種子在春天發芽。他們歌唱一條開滿鮮花的大路通向明天。他們歌唱幸福與安寧降臨大地,他們歌唱每一個新生命的誕生,他們歌唱著流星劃過漆黑的夜空。
【出片名】
那一年我們正年輕
第一集 天使少年
【音樂起】小石頭和孩子們樂隊《我是一顆小小的石頭》
我是一顆小小的石頭,靜靜地躺在泥土之中。我是一顆小小的石頭,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……
【畫面】《紅紅的雨花石》插畫包裝
【同期聲】電視劇《紅紅的雨花石》作曲 龔耀年
八十年代初,這是全國第一部的兒童電視劇。中央電視臺找到我,要我為電視劇《紅紅的雨花石》寫個主題歌,其中有一個主題歌叫《雨花石》。
寫《雨花石》離不開雨花臺,雨花臺給我感覺,它那是刑場嘛,很多革命烈士。
【解說】
在南京城南一片風景秀麗的山崗上,青春的熱血浸染了每一寸土地。那是一百多公頃的土地,那是數以萬計的烈士。
我們知道姓名的烈士中,他們平均年齡還不到30歲。最年輕的,只有16歲。
在藍天的溫暖撫慰與綠草輕柔的覆蓋下,他們一定就像回到母親的懷抱。
稚氣的臉龐,干凈的眼神,堅毅的表情,他們真的還是孩子??!
【畫面】石璞烈士墓 石璞生平介紹照片包裝 遼寧鐵嶺舊時資料
【解說】
十幾歲的烈士,中學生的年齡,卻已然承擔起民族的責任。
石璞是遼寧鐵嶺人,他的父親曾是鐵嶺商會會長,他在家里是位衣食無憂的小少爺。小石璞還是當地有名的神童,他記憶力超群,過目不忘;他多才多藝,擅長表演;他僅用三年半時間就讀完中學課程,16歲考入金陵大學物理系。
在南京求學期間,石璞目睹了國民黨反動派貪污腐敗、愚弄群眾,屠殺愛國人士的種種事實,認清了國民黨反動本質。在石璞僅存的幾張照片中,我們看到的是少年緊繃著的小臉,上面明白地寫著他不可動搖的決心。
1929年12月,石璞由陳景星介紹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,不久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,他希望重新探索一條救國救民的道路。入黨后,他更加積極忘我地為革命事業工作,他經常在夜深人靜時,冒著生命危險,在大街小巷張貼革命標語,散發傳單。
1930年6月,他放棄暑期返鄉,因為兩個月假期能做很多事,這兩個月他不停歇地忙碌。不久,他敏感意識到形勢緊張,雖然自己已經處在一個危險境地,但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,冒死發電報讓同伴切勿返校。其善如天使。電報發完,石璞被捕。
在國民黨的法庭上,法官示意石璞,只要供認自己因年少無知,受人蠱惑,所以才犯錯,就可以逃過一劫??墒鞘睌嗳痪芙^。
國民黨當局無計可施,竟把他的年齡從17歲改為19歲,然后,殘忍地將他殺害。
【同期聲】劉志亮 雨花英烈研究院研究員
他為什么拋棄自己的家業,拋棄財產,甚至拋棄了自己的親情,他不代表著他們不在乎這個親情,而是他們選擇了一種,為了大我而舍小我的這種高尚的情操。
【解說】
一個民族,一個國家,一個世界,顯然會以這樣的少年為榮,因為他們走向社會時奠定的生命大格局,將使人類獲得更多的光和熱。而生命的大格局,也使個體的生命因而豐盈、因而快樂、因而不朽。
【解說】
1927年3月的一天,南京神策門外一個小山村的荒野上,幾個指導先生與十三個學生,外加四里八鄉觀禮的村民,召開了獨一無二的開學典禮。中國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學校:曉莊師范學校誕生了。
校長陶行知宣稱,我們要向傳統的教育宣戰。
【劉大路飾演陶行知同期聲】
沒有教室,沒有禮堂,藍天就是我們的屋頂,大地便是我們的屋基。我們要培養的是具有農夫的身手,科學的頭腦,和具有改造社會的活的鄉村教師。
【解說】
充滿激情與理想的校長,吸引了同樣氣質的少年會聚在這里,他們聚成一團火,他們將要點亮平民教育的天空。
【畫面】胡尚志 石俊 郭鳳韶 袁咨桐照片
胡尚志、石俊、郭鳳韶、袁咨桐都是為這個理想奔赴而來的少年。他們來自五湖四海,他們深信,人生必須要干一件大事。他們已經積蓄了力量,而這力量,正是來自于他們對千瘡百孔的中國的痛與愛。
【解說】
【畫面】貴州 赤水河 古鎮航拍 袁咨桐故居 沙畫
貴州赤水河旁的這個小鎮土城鎮,就是袁咨桐的家鄉。出生在地主家庭的他,竟然因為一次綁票,使他完成了關于階級的自我啟蒙。在他的《我幼時的故事》中,記載了童年時的經歷。
7歲那年,他和哥哥被土匪綁架,看守他們的土匪破衣爛衫,面黃肌瘦,看上去很可憐。善良的小咨桐問:“大叔,干嗎上這兒來???待在家里多
好!”,看守嘆了口氣:“爹娘拼死拼活一輩子,還不是揭不開鍋,養不活孩子。要不是官家老財逼的,誰愿意走這條路!”小咨桐沉默了,他不再憎恨看守,還教他們識文斷字。后來,父親贖回了兄弟倆。
此時,奮發圖強,以天下為己任成為袁咨桐心底的誓言。來到曉莊師范,他找到了同伴,他們將一起為普天下人的自由、民主與幸福尋找出路。
【畫面】曉莊師生飾演陶行知與十烈士 《鋤頭舞歌》原唱老歌
【字幕】南京曉莊學院校歌《鋤頭舞歌》
手把個鋤頭鋤野草呀,鋤去野草好長苗呀......
【解說】
在曉莊,少年們親自砌墻造物、耕田種地。一些傾向馬克思主義的學生,在充滿民主與新知的曉莊師范找到了革命的土壤。少年,尤其是知識少年常有的憂愁憂思、苦悶徘徊,在優秀的群體中得到了自我教育與自我凈化。
【字幕】南京曉莊學院話劇《英魂頌——曉莊十英烈追憶》
我叫姚愛蘭,1912年生于南京六合,1928年的時候,我考入南京曉莊師范學校......
我叫謝偉棨,1910年生于湖南長沙,我小時候酷愛讀書,也愛看別人演戲......
【同期聲】劉大路 南京曉莊學院教師 陶行知飾演者
我們通過演這種方式,在傳承這種曉莊英烈的精神,所以我覺得,這是一種紅色文化的基因,它帶給了我們曉莊,我們也是它這種紅色文化的傳承人。
【畫面】沙畫 葉剛作品 沈云樓文章 謝偉棨劇照 石俊文章
【解說】
他們,原本應該成為詩人、演員、畫家與教師,在不對的時代,他們做了對的選擇。他們走出自我,承擔了時代的使命。這是怎樣黑暗的時代,它竟容不下學子對國家前途的探索與思考。這是怎樣丑惡的時代,竟聽不得青年人對社會不公的吶喊。
1930年5月,袁咨桐在散發傳單時被捕,袁咨桐當國民黨的大哥出面,將袁咨桐保釋出獄。但他出獄后,仍然繼續斗爭。8月,袁咨桐再次被捕。敵人用盡各種酷刑想迫使他屈服,袁咨桐絕不低頭。他的恩師黃齊生為了營救袁咨桐,找到時任國民黨首都衛戍司令谷正倫,得到的答復是,放人可以,只要袁咨桐登報公開悔過,聲明與共產黨永遠脫離關系。
袁咨桐斷然拒絕,并且寫信給二哥:一個人到了不怕死的地步,還有什么顧慮的?有了這種舍已為公奮斗的精神,還怕理想事業不能成功?我覺得自己的人生走得很美很美!
年僅16歲的袁咨桐與石璞一樣,被更改了年齡,被“合法”地槍殺了,他是在雨花臺犧牲的最年輕的一位烈士??梢韵胂?,年輕的他,面對死亡,如何地沉著鎮靜,怎樣的無怨無悔。
【畫面】監獄 十人站在鐵窗下 十烈士頭像照片 日出大地 雨花臺
【字幕】
1930年8月—10月,袁咨桐與其他9位同學在雨花臺相繼犧牲。
【解說】
曉莊十烈士,如劃過天際的流星,瞬間的光華匯聚著青春全部的力與美,帶著純凈、熱烈與無畏。他們的犧牲,證實了他們的選擇,因為這的確是必須推翻的邪惡的時代。不甘墮入黑暗的天使少年,在受難中尋找著未來。他們希望用自己的死,換來一個陽光朗照的新時代。在這個時代,他們年輕的魂魄,才真正有了安放之所。他們所有的苦與痛,才是撐起祖國大廈的最堅強的石頭。
【畫面】貴州安順 平壩一中 教室上課 南大學生支教團
【字幕】貴州安順 平壩一中
【解說】
如果說,當年的袁咨桐是為未來,點燃了希望的火種。在他犧牲八十年后,來自南京的支教大學生們,則希望繼承烈士遺志,幫助烈士家鄉的孩子們樹立新的希望。從那一年開始,南京大學每年都會派出志愿者來此支教。
【加字幕】
1999年,南京大學入選“中國青年志愿者扶貧接力計劃研究生支教團” 院校
2013年,首批南京大學貴州研究生支教團志愿者到學校任教
【解說】
在志愿者看來,他們除了傳授知識,還應該點燃孩子們心中的火,這團火的熱量,足以讓孩子們看到更遠的世界,過上更好的生活。
【同期聲】高沈廉 南京大學研支團志愿者
我跟他們談到,我在南京或者在蘇州的一些經歷的時候,他們就是非常向往地看著我,我覺得應該給他們一束光吧,因為他們一開始并不知道,外面的世界是多么多姿多彩的。
【同期聲】范孜琪 南京大學研支團志愿者
教師節那天,我收到了班級里班長給我寫的一封長信,還有一袋棉花糖,學生當時文筆比較稚嫩,大概就是,因為你是大學過來的,你給我們看到了很多,你給我們講南京的生活,你給我們講上了高中是怎么樣的,上完大學是怎樣的,讓我覺得我也有希望考上大學。
【同期聲】吳靜 貴州安順紅湖中學校長
我記得2016年的時候,我帶了(平壩)一中的10個同學,到南京大學去參加這一個全國的高校夏令營的活動,跟全國的這些優秀的高中生。當他們到南京去走了一趟,回來之后,他們的目標更加清晰了,也更明確了,后來就真的有同學考到南京去了,考到了東南大學。
【解說】
大學生志愿者的到來,讓這些孩子們對未來有了不一樣的想象,這彌足珍貴的想象,使得孩子們成為了更好的自己。而南大青年志愿者們身上,也在悄然發生著改變。
【同期聲】王婉琳 南京大學研支團志愿者
前十幾年或者是前二十多年,一直我做學生以及做孩子,其實我自己都是一個孩子,但是我來到這邊,我已經是一個老師了。我是其他的很多孩子的依靠,就是說,我已經是一個大人了,從一個孩子到一個大人的轉變,需要擔起更多的責任。
【同期聲】高沈廉 南京大學研支團志愿者
我覺得在西部也挺好的,我甚至有想選調到這種地方來,繼續去從事這份事業。
【同期聲】玉千葉 南京大學研支團志愿者
每一個孩子,他都是家庭的希望,特別是西部地區的孩子。如果說我們能夠,給這些孩子們,種下一些夢想的種子,能夠鼓勵他們去追求,他們能把自己的生活過好,能夠創造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。那么就不僅是這個孩子受益了,他帶動的就是一個家庭,帶動的是一片地區的發展。
【音樂起】《我是一顆小小的石頭》
【同期聲】龔耀年 電視劇《紅紅的雨花石》作曲
我覺得今天年輕人主流還是好的,我們的時代楷模里頭,包括有些孩子們,承擔社會的責任、承擔家庭的重擔。
【同期聲】石棟穎 小石頭和孩子們音樂制作人
我們讓孩子去唱一些紅歌,看一些紅色題材的電影,這都是對孩子很好的教育,他至少能知道,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,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樣,我們可以無條件地,或者說我可以理所當然地,去享受我現在的幸福生活。
【同期聲】龔耀年 電視劇《紅紅的雨花石》曲作者
我是個平凡的人,只是分工不同。他們犧牲了,但是他們干的革命事業,為革命做出的貢獻,我們永遠銘記。
【孩子們唱歌】
“我愿鋪起一條五彩的路,讓人們去迎接黎明、迎接歡樂?!?
【畫面】江邊石老師和孩子們在一起 雨花石 烈士墓地 獻花
【解說】
他們歌唱著小小的石頭。它們從天而降,如天花墜地,如花雨飄散。它們是最美的精靈,化成了五色石子。每一顆雨花石,都是一個閃耀著天使之光的靈魂。它們安安靜靜地睡在南方的高崗上,像一顆一顆疲倦的心。那樣地美麗,那樣地恬靜,讓每一個人的心,都為之融化。
南方的山崗上,一群年輕人曾在這里歌唱。用他們的血,用他們的青春,用他們充滿陽光的呼吸。歌聲從未停歇。山崗上的鮮花,每天都在開放。
【結束】
【片尾歌】演職員字幕